截至9月7日,个人养老金产品达到1136只,其中,储蓄产品466只、基金产品304只、保险产品329只、理财产品37只
是选择权益类基金博取更高收益,还是选安全与收益更平衡的储蓄型产品,或是锁定保险产品的确定性?这一议题背后是当前投资者对养老金账户“增值与保值”的普遍焦虑。
个人养老金顶层制度设计出炉已满三年,这三年间个人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个人养老金产品持续增加,在大众心中的信任度也在逐步提升。自去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同时个人养老金基金首次纳入指数产品。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在中国养老金体系中,养老金融产品包括面向机构销售的养老金产品(社保基金,第一、第二支柱),面向个人销售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含储蓄类产品、理财类产品、保险类产品和基金类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中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全面推开后,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同步扩大到全国。
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统计,截至9月7日,个人养老金产品达到1136只,其中,储蓄产品466只、基金产品304只、保险产品329只、理财产品37只。
今年8月,个人养老金领取环节“门槛”也进一步降低。8月19日,人力资源社会和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丰富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满足参加人多样化领取需求。根据《通知》,在原有政策规定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条件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三种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的情形。
个人养老金年缴费上限为1.2万元,这意味着消费者每年可以1.2万元为上限,在上述四类产品中进行选择。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持续推进,一场围绕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缴存的“抢客战”正在上演。
国金证券分析认为,个人养老金迎来全国推广,预计年缴存额有望超1500亿元。如此,上述四类个人养老金产品究竟该如何选择?其收益率表现如何?哪类产品更胜一筹?本文将针对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进行详细分析和对比。
业内人士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优化,不仅是政策层面的持续完善,更是金融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深度对接的过程。它将不再只是一个账户或一项税收优惠,而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财务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在持续升级,机构在迭代能力,而真正的价值,终将体现在每一位参与者能否在长期投资中达到预期目标,以及在关键时刻感受到制度的托底作用。










